200亩的山坡上,一株株灌木上挂满了一串串果粒饱满、颜色深蓝的的蓝莓果,三五成行的游客在蓝莓园里尽情采摘、拍照、嬉戏。本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山,成就了湖南“蓝莓大王”的梦想。
黄德良,湖南汨罗人,从吉林农业大学药用植物专业毕业。2006年,在国企辞职下海创业,2012年6月,黄德良与吉林农大的6名同学,每人出资40-80万元,在长沙县榔梨镇金托村投资130亩农田,尝试培育蓝莓种苗,种植蓝莓。
但是因为引进的品种不适宜,土壤酸碱性对蓝莓生长和产量、质量的影响。使得这次投资失败。吸取教训后,二人重新选了六块山地,进行土壤化验分析,引进17个蓝莓品种开展试验,最后选定5个蓝莓品种。黄德良筹集了500万元,全部砸入神鼎山蓝莓基地,2013年下半年开始种植,2015年两百亩蓝莓果园顺利挂果,2016年,黄德良经营的益健生态蓝莓采摘基地挂果实现高达10万斤,并举办了首届蓝莓采摘节,一个半月的采摘季,迎来了6万游客。
虽然还没收回成本,“最大的突破是,实现了南方蓝莓的资源本土化栽培模式,摆脱了蓝莓栽培对东北草炭土的依赖。”草炭土成本很高,栽种一株蓝莓需要用掉一袋,一亩地的成本约4000元,200亩地的草炭土消耗则高达80万元,而且以后需要每年不断增加。
该基地每年需要劳动力上百人,开支务工报酬80余万元,解决了留守人员的就业问题,每年户均增收超1万元。